1967年,Kathrine Switzer在当时还不允许女性参赛的波士顿马拉松上, 越过试图阻挡她的赛事官员,以4小时20分的成绩结束比赛,刷新了历史。
■ 1967年,Switzer被官员阻止的画面,这张照片被当时的媒体称为震惊世界的纪录(图片来源:Paul Connell/The Boston Globe via Getty)
也正是Kathrine Switzer,在1974年的纽约马拉松上称冠,次年的波士顿马拉松上更新了自己的PR(2小时51分),真正在远距离比赛中为女性赢得正式身份(用成绩说话)。1981年,奥委会承认女性在奥运会马拉松中竞争的权利。
2017年,70岁的Switzer以1967年参赛时同样的编号BIB 261重回波马赛场,跑出了4小时48分的成绩。从此BIB 261不仅成为了她的“代号”,也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女性在跑步舞台上的精神引领。
跑步让她们坚信自己可以做成任何事——这句话在如今依然是几乎所有跑者坚持跑步的理由,更是女性跑者从零开始的契机:不为世俗给予的框架所缚,拿起女性应有的权利,正视女性拥有的能力。
正是无数位与Switzer一样不畏教条与愿意打破偏见和歧视的女性们一步步跑出了在跑步舞台上的地位,跑到如今我们可以在生活场景与各大赛场中(不仅局限于马拉松)随处见到别着号码牌准备出发的女性跑者,她们义气凛然的姿态。
感谢女性在历史中为女性争取的权利,让更多的女性在当代可以卸下被给予的“偏见”,自由地站在起跑线前。在拥有“跑步的权力”后,觉得拥有权力还不够,应该挖掘更深的能力,探索更广的世界,挑战更高的挑战。
在马拉松逐渐大众化,参与马拉松的女性选手也逐年上升的时期,热爱探寻的跑者开始尝试新的挑战形式——1977年,世界有迹可循最早的超级百英里WSER西部100在美国诞生。地形更复杂,挑战更多元,赛程更远的超级马拉松与越野跑陆续赶来,而女性在这之中扮演的角色与创造出的价值,不容小觑。
中国女性跑者亦不甘示弱,在超马与越野于国内发展的历史仅有短短十年的背景下,她们的色彩在国际舞台上已经逐渐开放异彩。
2009年首次半马,2010年全马,2011年挑战百公里越野,到2014年参加巨人之旅TDG,珊瑚成为参加“巨人之旅”并完赛的中国女性第一人。2015年,UTWT超级越野跑世界巡回赛第5站澳洲蓝山TNF100终点前200米,26岁的女孩东丽举着国旗冲过终点,以11小时05分实现了中国人在国际赛场上的第一个冠军。
话说回来,为什么女性为了争取参赛资格而奋起抗之,为什么在这跑步历史的长河中加入跑步队伍的女性一直在增加,女性是为什么跑步?
如果说最初更多是为打破“不让跑”的歧视,为争取平权而跑;在不需要抗争的当代,则是为「自己」而跑。社会存在,那么不同认知下的框架则始终存在,不囿于「女性」的框架里,找到自己的可能性,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可以做到什么能做到什么程度,界限是自己决定,勇气是自己衡量,他能跑,那谁说她就不能跑?
跑起来时,当前脚接着后脚迈开步伐,来自身体的力量种植下信念:只要去想,就能做到!就像是身处在泥泞与风雨同框的无边黑夜,去挑战一趟百英里,却没有恐惧与怯懦,因为头灯为勇气续航,前行的方向是挑战胜利、是可以自我称王的终点。所以说为什么跑步?是为自己而战——跑步不止,追寻则不止,带上勇敢与坚毅,努力去抵达的更好更美更绚烂的高度。
生活中,她可能是一位还充满迷茫的学生,一位刚踏入社会的职场新人类,一位温柔的恋人,一位围炉正准备晚饭的妻子,一位刚孕育出新的生命的母亲,一位单亲妈妈,一位干练的职场精英,一位推翻年纪欲重新出发的妇女,一位刚开启退休生活的…生活中,她们可以是任何人。
在跑步世界中,她们跨越「不便」,用奔跑来充实多角色的斜杆人生,来积累面对一切的勇气,是值得被这个时代更广泛认可和给予肯定的铿锵女将。
提出“三月七,女将出”这个节日概念,江南100农民总监的初衷很简单:“在妇女节的前一天我们想为在赛道上驰骋的女性也赋予一个意义。五年如一,我们一直在呈现一种美,之前是叫「江南100女选手专题」,我们希望用一个方式去提升与升华,致敬美致敬行往在赛道上的女将们,捕捉与留下更多的意义。
因为每一位处于当下女性,甚至是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当下的行为与传递出的价值在未来能够产生如何的影响。这个“节日”的概念,将首先从江南100的赛事出发,当然会特别定制女性的专属,希望将来至少在江南100的跑步舞台上,见到更多女将的风采在赛道上绽放,也希望更多的跑步舞台为女性喝彩,传递她们的美丽,让美影响更多人。”
以江南100旗下的赛事(江南百英里、江南之巅、庆元廊桥等)数据来看,2019年同比2018年,女性参赛比例由20%升至27%,即使基数本就悬殊,但7%的进步着实令人欣喜,但我们希望这个数据每年都能递增再递增。
江南100女将日联合福利
PART
01
PART
02
PART
03